久草免费在线观看-久草免费在线色站-久草免费在线视频-久草免费资源-天堂网中文在线-天堂网中文字幕

優利科(上海)生命科學有限公司 · 品質創造價值 服務成就未來!
服務熱線:15021281375
ARTICLES

技術文章

當前位置:首頁技術文章細菌形態與結構檢查法

細菌形態與結構檢查法

更新時間:2024-11-14點擊次數:904

細菌的形態與結構特征是細菌鑒定的重要依據,但其可受外界環境及細菌生長周期等的影響而發生改變,因此進行細菌形態與結構檢查時,需考慮培養條件、標本來源等因素。

一、顯微鏡觀察法

細菌形體微小,肉眼不能直接看到,必須借助顯微鏡放大后才能觀察到。

1.普通光學顯微鏡  普通光學顯微鏡(light microscope)以可見光為光源,波長0.4~0.7μm,平均約0.5μm。其最大分辨率為光波波長的一半,即0.25μm。常用油鏡觀察細菌(放大1000倍)。為增加其與周圍環境的對比度,以便清楚觀察細菌的形態與部分結構,需將細菌進行染色。

2.電子顯微鏡  電子顯微鏡(electrn microscope)是利用電子流代替可見光波,以電磁圈代替放大透鏡。電子波長極短,約為0.005nm,其放大倍數可達數十萬倍,能分辨1nm的微粒。不僅能看清細菌的外形,還可觀察內部超微結構。目前使用的電子顯微鏡有兩類,即透射電子顯微鏡(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xoscope,TEM)和掃描電子顯微鏡(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,SEM)。SEM的分辨率一般較 TEM 低,但可清楚地觀察物體的三維形貌和表面結構。配合電子顯微鏡觀察使用的標本制備方法有磷鎢酸或鉬酸銨負染色、投影法、超薄切片、冰凍蝕刻法等。電子顯微鏡標本須在真空干燥的狀態下檢查,故不能觀察活的微生物。此外,還有暗視野顯微鏡(darkfield microscope)、相差顯微鏡(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)、熒光顯微鏡(Huorescence microscope)和激光共聚焦顯微鏡(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)等,適用于觀察不同情況下的細菌形態和/或結構。

二、染色法

細菌體形小、半透明,經染色后才能觀察較清楚。細菌等電點為pH2~5,在中性或堿性環境中帶負電荷,易與帶正電荷的堿性染色劑結合而染上顏色。酸性染色劑不能使細菌著色,而使背景著色形成反差,故稱為負染(negative staining)。

染色法有多種,Z常用和最重要的分類鑒別染色法是革蘭氏染色法,由丹麥細菌學家漢斯·克里斯蒂安·革蘭(Hans Christian Gram,1853-1938)于1884年創建。革蘭氏染色法是將標本固定后,先用堿性染料結晶紫初染,再加碘液媒染,然后用95%乙醇脫色,最后用稀釋復紅復染,染成紫色的細菌為革蘭氏陽性菌,染成紅色者為革蘭氏陰性菌。革蘭染色法在鑒別細菌、了解細菌致病性和指導選擇抗菌藥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
細菌染色法中,還有單染色法、抗酸染色法以及莢膜、芽胞、鞭毛、細胞壁、核質等特殊染色法。抗酸染色法主要用于結核分枝桿菌、麻風分枝桿菌等抗酸性細菌的鑒別。

聯系我們
掃碼加微信 移動端瀏覽
Copyright © 2025優利科(上海)生命科學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備案號:滬ICP備2022019216號-1
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    管理登錄    sitemap.xml